導覽員培力工作坊
Guided Tour Workshops
2020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導覽培力工作坊】的策畫不僅為博物館培養藝術中介人才,也提供學員機會以不同的角度參與當代藝術。工作坊分為講座、團體共讀、導覽實踐3階段,目的為深耕藝術文化於校園和城市的各個角落。
現當代藝術史與博物館敘事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and Museum Statement
09/21(一)14:00-16:00
講者 / 劉京璇 Ching-hsuan LIU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藝術歷史與理論博士,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並長期報導評介法國當期展覽。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敘事」在藝術博物館的展示中扮演何種角色?在博物館中,展覽是如何串起藝術家、作品,於脈絡之中的呢?我們將探討藝術博物館中常見的敘事安排與結構,還有藝術史敘事模式的淵源與異同,並討論以時間為軸線或以藝術史為方法的展覽敘事模式,是否見容於史觀不同於以往的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而現代與當代的藝術家、博物館與策展人又如何面對、處理、發揮,甚至打破這樣的傳統。
當代藝術及其導覽 — 文化中介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Guided Tours As the Medium of Culture
09/28(一)13:00-15:00
講者 / 陳彥伶 Yen-Ling CHEN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文化傳媒碩士,藝術與文化史學博士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文化與實踐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當代藝術的審美和價值與過去斷裂,不再聚焦於某個藝術運動、潮流或學派,也不為了反對過去的美學而宣稱一個新的「主義」,卻仍舊依循著直線軌跡的論述系統:一個多次被宣判了無生氣的藝術史觀。
當代藝術企圖建構一種新的審美「範式」(paradigme),在當代藝術世界中,如何辨別日常之物與藝術品,需要在情境、理論與敘述中被詮釋,並在策展框架、展呈空間與文字相互指涉中被彰顯。因此,文化中介(médiation culturelle)的產生便逐漸重要,連結展覽機構(機制)、藝術呈現、藝術家以及觀者等多方行動者(acteur),以辯證、流通並講述當代藝術的「傳說」。
揭開策展面紗:「真實世界」展務聊一聊
Looking into the Curatorial Practice – A Dialogue with The Authentic World’s Exhibition Specialist
10/05(一)13:00-15:00
講者 / 莊哲瑋 Che-Wei CHUANG
藝術家/服裝設計師,作品與展演計畫多次在歐洲、中國與台灣等地發表。
2020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執行,現為有章藝博館館員。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真實世界」如何經由作品和展覽形式呈現?想像我們踏上一段旅程,睜開雙眼發現自己正飄移在獵戶座星雲間,而後移動至遠古宇宙第一代恆星的誕生、圍繞黑洞旋轉的吸積盤映照在眼球中。接著我們來到北極圈、阿拉斯加原住民的聚落、馬西桑的布農族獵道,或在池上的田間跟隨環頸雉的足跡。海洋、河道、山脈、田野、城市、人造物、多樣物種和物質組成了世界的身體。我們穿過碎石步道與採集而來的真實植物,跟隨一個孩子走向林中路,回到本原,回到規訓準備開始作用的前夜。
有章藝術博物館今世.前身.未來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Yo-Chang Art Museum
10/05(一)15:20-17:20
講者 / 羅景中 Jing-Zhong LUO
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我們為何需要藝術博物館?不只是因為它身為藝術崇高的殿堂,也是富含文化脈動之晶體。未來臺藝大藝術博物館除了擁有絢麗的新建築,還將有完整的藝術聚落群,創造出城市中的藝術大庭園,藉由本課程活動將告訴大家為何藝術大學的博物館可以肆無忌憚地創造新趨勢。
玩轉世界博物館
Experimenting with Worldwide Museums
10/12 (一)13:00-15:00
講者 / 李斐瑩 Fiona LEE
英國倫敦City大學藝術政策與管理系碩士,主修博物館與畫廊管理。2005~2016參與臺藝大大學博物館籌劃與維運事務,2016起,於臺藝大推教中心參與終身學習和社會教育推展,並教授藝術管理和博物館與社會教育等課程。發表學術論文議題含括藝術管理、公共藝術、美術館觀眾研究,及大學博物館營運和發展策略等。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i發現博物館:博物館是怎麼開始的
ii博物館開門:世界博物館慢慢走
iii去你的博物館:博物館多樣性與包容性
iv寫給博物館的情書:博物館謬斯養成計劃
美術館導覽入門
Introduction to Guided Tours in Museums
10/22(四)14:00-16:00
講者 / 蔡幸芝 Hsing-Chih TSAI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亦於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當代視覺文化研究所授課。哲學美學的學術背景與藝術導覽實務經歷,結合為批判性博物館教育的研究理路,常受邀為各地方藝文館所培訓志工導覽。
地點 / 教研大樓創產所教室
NTUA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Building Creative Industry Design Classroom
當藝術處心裂解單向單義的訊息傳遞途徑,今日藝術導覽就不再是純然作品寓意的傳聲筒,需以雙向多義的文化詮釋將作品中心的眼光,轉向作品與觀眾的關係上。藝術導覽的目的不在賣力解說,而在敞開作品與觀眾之間視域融合的契機、締造詮釋循環的效果。導覽需要翻新思考:它的發生是當下心智與情感的協作、解說與傾聽的辯證,總是存有差異,未曾同一。
藝術作品與藝術家
Artworks and Artists
10/26(一)13:00-15:00
講者 / 趙世琛 Shih-Chen CHAO
2016年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完成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不做藝術」之術:後歷史藝術之內在性平面的提問機器》。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並致力於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
地點 / 美術大樓5004
NTUA Fine Arts Building Room 5004
藝術發展歷經了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進程,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概念,有了截然不同於以往的身分界定與任務。這種突進的發展,一方面讓藝術與生活有了更為密切的整合;但另一方面,由於普遍的人們並不甚理解這種新的藝術作品與藝術家所謂為何,因此也造成了一種弔詭的疏離。本此工作坊,希冀能以一種切合實況的舉證,來探討當前藝術作品與藝術家的身分課題與所被寄予的任務。